​​         Chinese Stories in English   

寻工记:“闯荡上海滩”梦碎
佚名

刘海林
年龄:31岁,未婚
籍贯:湖南衡阳
学历:中专
经历:在广州佛山打工8年,第一次到上海寻找工作机会。

      辞掉干了三年的工作,踏上来上海寻找工作的路,已过而立之年的刘海林做出这个决定时,他的内心很坚定;跑遍大半个上海,却没能找到合适的岗位,五天后离开上海时,他很失望;重回广东,找到一份模具学徒的工作,待遇不理想,他很犹豫。但是刘海林说,他至今对来上海一趟不曾后悔,对未来,他有了新的规划:“不想再做‘死工’了,我要学些技术,否则一辈子就是这样了。”
      寻工:四处碰壁只能撤退
      3月9日上午,一场汽车制造与加工的专场招聘吸引了众多求职者,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。把随身的大旅行袋往墙边一放,刘海林也加入到摩肩接踵的求职者人群中去。
      “提着行李面试,给人家印象不好。”刘海林说,旅行袋里没有值钱的东西,不怕偷。打定在上海工作的主意,他带上了一年四季的衣服,可能是装得太满,旅行袋拉链在火车上挤坏了。在上海的几天,刘海林一直穿着正装——衬衫配全套西装,为的是给面试官一个好印象。西装是2012年春节在广州买的,这次算是第一次派上用场。
      花了一个小时,刘海林走遍了现场所有的招聘摊位。每到一处他总是站在一旁听别人的对话,自己却从没坐下来交流。“不是人家不好,是我不敢。”面对企业对学历和经验的要求,刘海林觉得自己不够资格。
      其实,如果不是听说有这场免费的招聘会,刘海林前一天傍晚就已经乘火车回广州了。
      3月1日,他辞去在佛山一家汽车零部件厂普工的工作,三天后,登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。一下火车,他直奔浦东金桥,接下来的两天又去了嘉定安亭。他出门前上网查过,这些地方有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。
  但是,还来不及对新城市、新工作抱有太多期望和幻想,刘海林就选择了撤退,“我没经验,也没技术,谁要我。”
      闯荡:也想“闯出一片天”
  1982年出生的刘海林初中毕业后,从湖南老家考取了南京的一所中专学校,学的是商务专业。刘海林说,也许是当时年纪太小,因为想家、想妈妈,那几年从来没有踏实学习过。而那期间,为了供刘海林读书,也为让全家人生活过得更好,父母带着姐姐去了广东佛山打工,父亲在建筑工地做搬运工,姐姐则进了一家内衣厂。
      中专毕业后,刘海林投奔父母,去了佛山。起初,因收入可观,父亲想拉他一起到工地上帮忙,可刘海林不愿意。他说,不是自己吃不起苦,比起要为“自己到工地找活干,干完工还要找对方追讨工资”发愁,他更喜欢“工厂里每天把活摆在你面前,按时发工资”这样的工作。于是,他在一家企业零件加工厂做起了普工。
      到佛山的8年间,刘海林只换过一次工作,他说,如果不是第一家厂因为金融危机而关门,他也许能一直做下去。经过几年的奋斗,刘海林和父母凑钱在老家建起了三层高的红砖房,完成了当地对外出打工人的“标配要求”。他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,小日子过得还不错。
      如此求安稳的一个人,为什么会想到辞职到上海来打工?“受刺激了。”刘海林说,相比同村的同龄人和中专时的同学,他显得逊色太多:同村小时候的玩伴,初中没毕业就学了模具技术,现在有属于自己的工厂;一位中专同学考上了博士,现在在大学里任教……“没本事,让别人瞧不起,同乡之间介绍对象也不会想到我。”31岁的刘海林甚至后悔过,当初在学校为什么没有认真学习。
      “我也要闯出一片天!”为了让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,刘海林离开了家。
      反思:找工作没走对路
      “上海的招工方式跟广东那边太不一样了。”刘海林说,在广东一些城市,招聘启事就贴在工厂的外墙上,可以直接进厂见工,如果面试合格,会立即签合同,当天就能拎着行李住进宿舍。正是循着这个思路,刘海林下了火车直奔浦东金桥。让他失望的是,厂区墙外不但没有招聘启事,而且没进去工厂,就被门口的保安拦下了,“我们不招人的,找工作去招聘会。”
      在嘉定安亭,到工厂找上门也碰了壁。在当地举办的外来务工人员招聘会上,没有技术的刘海林同样没有“销路”。看着劳务中介所黑板上用粉笔字写的工作岗位,刘海林也动心过,但是又担心上当受骗。
      “这几天像在流浪一样。” 五天的时间里,除了往返车票的400元钱,他只花了一百多元,其中绝大部分都用在交通费上。为了省钱,刘海林没住旅馆,晚上就在公园或者火车站候车室里凑合一下;吃饭上也能省就省,吃光了从家里带来的八宝粥和红薯片,能忍住就不吃,实在熬不住才去吃最便宜的拉面和盒饭。“我瘦了,眼睛都凹进去了。”摸摸自己的脸,刘海林自嘲道:“人瘦了,看起来精神。”
      刘海林的手机在离开家的第三天彻底没电了,最后一个电话是父亲打来询问儿子找工作情况的。临挂断电话,父亲说了一句“不行就早点回来”,刘海林哽住了。
      3月7日,手里握着回广东的火车票,刘海林去了陆家嘴,看了东方明珠。“没找到工作,就当来上海旅游了。”站在陆家嘴的天桥上,身边有人推销10块钱快照,刘海林没拍,但他也不遗憾,因为“我记在心里了”。
      后续:一定要学技术
      3月10日,刘海林离开上海,回到广东。在车站,顺德的一家家电企业现场拉人去工作,但他最终没上车,“又是流水线的工作,我不去”。
      前几天,刘海林到一家汽车企业面试。起初,车间主任以为他是模具师傅,很热情地接待了他;可当得知他没有工作经验后,立刻冷淡下来。“我们不招学徒。”一句就打发了他,这让他感到很失落。
  经过在上海找工作的触动,他更深刻感受到了掌握技术的重要性。“也许有人要说我,现在是眼高手低,可我真的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做‘死工’,我想学技术,赚更多的钱。”
  3月23日,刘海林给记者发来短信,说已经在一家做汽配件和塑胶模具的工厂当学徒,待遇不是很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