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ese Stories in English
Stories Magazine 09 中文档
《故事会合订本145》上海文化出版社
1. 穷嫁女和摇钱竹 3. 拒绝慰问 5. 世上没有打不开的锁
2. 金虾蟆报恩 4. 迈克的妙讨 6. 真正的绝招
1. 穷嫁女和摇钱竹
阿荣志
从前有一户人家,这户人家有一个女儿,名叫林玉。
林玉从小就懂事又孝顺,转眼她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,可家里实在是穷,也没有人来提亲,没办法,只能“穷嫁女"了。
这“穷嫁女"啊,是穷人们为了嫁闺女想出来的办法。给要出嫁的女子一头牛,女子跟着牛走。牛朝哪个方向走,人就要朝哪个方向走。如果牛在有人家的地方停下来,那么女子就停下来在那里成家,牛则作为嫁妆。
这天,林玉牵着家里仅有的一头牛,挥泪向父母道别,一个人一头牛,走向了远方。
话说,这头老牛走得不紧不慢,路过一处村庄,村庄里盖着漂亮高大的楼房,老牛却没有停;不久,又路过一个村子,村子里盖着坚固整齐的瓦房,老牛仍然没有停。林玉跟着老牛走啊走啊,来到一处绝壁下,老牛停了下来。
绝壁下面有一户人家,茅屋的烟囱里正冒着缕缕炊烟。听到有动静,从茅屋里走出一个英俊的小伙了.。小伙子看见老牛和跟在牛身后的林吓一下子就明白了,忙让林下进屋。
就这样,林玉嫁给了这个叫李安的小伙子。
老牛停下来是对的。林玉走进屋后,看见屋子的一角堆满了金子和银子。林玉嫁给李安后,李安在绝壁下盖起了新房,又买了几亩田地。李安踏实又能于,林玉手巧又贤惠,两人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。
说来也是奇事,李安每天出门,回家时都能背回来一背篓的金银。一天晚上,林玉忍不住问李安哪来这么多金银。
李安说,这是从悬崖后面那棵开花的竹子上摇下来的。有一天傍晚,李安从悬崖后面的竹林经过,见其中一棵竹子有些不同寻常,原来,那棵竹子开花了。李安走过去轻轻摇了摇那棵竹子,地上顿时掉满了金银,他把金银都捡起来,足足有一背篓。后来,李安每天傍晚都去摇一次竹子,每次都能摇下来一一背篓金银。
李安和林玉不知道,他们说话时有一个人在门外倫听,这个人就是李安的哥哥李平。
李平是个狠心的哥哥,父母离世后,他把李安赶出了家门,李安不得已才在绝壁下面安身。李平听说李安娶了媳妇,虚情假意地来探望,正巧听到这个秘密,这可把李平高兴坏了。
第二天一早,李平偷偷来到李安家附近。李安在地里干了一天活儿,李平就在旁边的树林里睡了一整天。到了傍晚,李安背起空背篓向悬崖后面走去,李平连忙悄悄地跟着他。到了那棵“摇钱竹"跟前,只见李安轻轻地摇了摇竹子,金子银子立刻“噼里啪啦" 地掉了一地。
李安捡起地上掉落的金银,回家去了。
等李安走远了,李平迫不及待地来到“摇钱竹"下,也轻轻地摇了摇。他抬着头,满心期待金银掉落,没想到,掉下来的竟然全都是鸡蛋大小的石头,把抬头张望的李平砸得鼻青脸肿、鬼哭狼嚎。
挨了一阵石头雨之后,李平“哎哟哎哟"呻吟着回家去了。
第二天一早,气急败坏的李平来到悬崖后面,用斧子砍倒了那棵“摇钱竹"。他心想,我不好过,谁都别想好过。
李安还不知道发生的这一切呢。白天,他仍然在地里踏实于活儿,到了傍晚,他背起背篓来到悬崖后的竹林里,一看,傻眼了:“摇钱竹"不知被谁砍倒了。
李安叹了一口气,想了想,拾掇了一下,把被砍倒的“摇钱竹" 劈短了,捆成一捆拖回家去了。
林玉看见李安拖回来一捆竹子,心想可以用竹子做篮子和背篓,于是着手编起来。她很快编好了几个竹篮,刚好家里的母鸡正下蛋,林玉就在编好的竹篮里铺上些稻草,往鸡舍旁边一放,便算是给母鸡孵蛋的鸡窝了。
说来也怪,没多久,附近村子的母鸡都跑来李安家的鸡窝里下蛋。早上空空如也的鸡窝,晚上就装满了鸡蛋,李安家的鸡蛋多得都吃不完了。
李平家里也养了一只母鸡。他发现,母鸡好几天没下蛋了,再一查,才知道原来母鸡把蛋全下到了李安家的鸡窝里。
这下李平坐不住了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难道李安家的鸡窝有什么名堂?
李平找到李安,打听起鸡窝的事来。李安没有防备,一五一十地说了事情的经过。李平心想:这竹子真是太神奇了!他一合计,跑去悬崖后面的那片竹林,又砍了几棵竹子,拖回了家。
到家后,李平立刻关起门来,开始编竹篮。他平时好吃懒做,费了半天工夫,好不容易才编好一个竹篮,也还算马马虎虎吧。
李平在竹篮里放上稻草,安置在鸡舍旁。他想,到了晚上这篮子里就该装满鸡蛋了。
傍晚,李平迫不及待地来到鸡窝旁边,一看,傻眼了一只见鸡窝里的稻草被翻了出来,篮子里屙满了鸡屎…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. 金虾蟆报恩
沈淦
从前有个董翁,家中还算富裕。他心地善良,闲暇之余常替乡邻排忧解难,广积善缘,颇受人爱戴。
董翁他们县里有个大无赖,叫金虾蟆,年近三十,孤身一人,住在城外的一间破草棚里。金虾蟆整天四处游荡,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,附近的人见了他都绕道走。也有脾气火爆的,吃了金虾蟆的亏,回头就把他打了个皮开肉绽、满地找牙。可有什么用呢?金虾蟆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,本性难移。
一天,金虾蟆喝醉了酒,躺在街上发酒疯。他糊里糊涂地冲撞了县官老爷的轿子,被衙役五花大绑地押走了。第二天一早,县里的百姓就见到金虾蟆被囚在站笼里,拉出来游街示众了。这站笼又称“立枷",是一种残酷的刑具,受刑的人往往数日间就会一命呜呼一一看来这次,县官老爷是打定主意要除掉这个大无赖了。
就在这时,董翁听到了消息,他赶紧拿了钱,到衙门里找人替金虾蟆说情。果然钱能通神,没过几天,金虾蟆当真被放了出来。
金虾蟆死里逃生,好像变了个人似的,他顶着香烛,诚心诚意地到董翁家登门拜谢。见了董翁,金虾蟆跪在地上“咚咚咚"地直磕头。董翁将他扶起,说: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你不该如此糟蹋!今后如何打算呢?"金虾蟆顿时泣不成声:“我沦落到这般田地,还能有什么打算,不如一死了之啊!"
“我费心费力地将你救出,就是让你再去寻死的?”董翁沉下脸来,想了想,又问,“天下营生这么多,你当真一无所长?"
金虾蟆低着头想了好久,才说: “我幼年时曾学着蒸茯苓糕,家里人倒是都爱吃,只不过一一若是以此为营生,我一无所有,难起炉灶。
董翁拈须笑道:“这好办!" 董翁二话不说,将自家的三间草屋送给了金虾蟆,里面还备了锅、灶、蒸笼等器具。他另紗拿出十贯铜钱,说是借给金虾蟆,用来打点食材。他再三叮嘱金虾蟆:“从今往后好好做人,千万不可重蹈覆辙!”
自那以后,金虾蟆就做起了茯苓糕。他的糕味道虽然很好,却没人敢买一一·谁敢无端招惹他呢?金虾蟆并不灰心,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蒸糕,然后用担子挑了沿街叫卖。经过董家时,他总要盛一碗热气腾騰的糕,送到董翁的床头。董翁一尝,果然又香又软,不由得赞不绝口,并嘱咐金虾蟆每天都送一碗来,就算抵了所借的十贯钱。
董翁尝了糕,还不忘在左邻右舍、亲朋好友面前替金虾蟆说几句好话。时间一长,大伙儿开始来买糕了;再一尝,味道果然好极了,于是争先恐后地来买。金虾蟆的生意做起来了,董翁很是欣慰。他看金虾蟆起早摸黑地劳作,屋里连个烧饭的人也没有,·就将自家婢女珠儿许配给了他。这下,金虾蟆干活劲头大增,糕也做得更好了。
就这样过了一年多,金虾蟆和老婆在临街开了爿糕店,店里每天顾客盈门。当然,无论多忙,也无论严寒盛暑或是刮风下雨,金虾蟆每天早晨都要将一碗热气腾騰的茯苓糕送到董翁的床头。
不知不觉地过了三年,、董翁心疼金虾蟆劳累,就嘱咐他以后不用日日送糕来了。金虾蟆却指天发誓道:“我金虾蟆的一切都是恩公赐予的,只要我活一日,就要送一日糕,如有间断,天打雷轰!"董翁见他一片诚意,也就由他去啦!
转眼,董翁七十岁了,虽然须眉皆白,却饭量不减,精神矍铄,宛若老神仙。有一次,他受了点风寒,卧床了几日,吃别的东西都觉得没滋没味,只想尝尝金虾蟆的茯苓糕。可是说也奇怪,金虾蟆一还几天没见人影,连那珠儿也不见过来。董翁捶着枕头嘀咕道:“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,可我才病了两三天呢,人家就把我忘了?未免太薄情寡义!"他越想越气,就唤来仆人,吩咐道:“去把金虾蟆叫来,我要把这几年欠他的糕钱全都算清了,还给他!"
仆人回来后,说:“老爷,大奇事!金虾蟆僵卧炕头,像死了一般,胸口倒还有些温热。珠儿守在一旁哭个不停,说是金虾蟆像这样已经三天了。"董翁一惊,挣扎着要亲自去看看,却被家人拦住了。
次日,董翁的精神好些了,正打算下床去看看金虾蟆,却见金虾蟆夫妇送茯苓糕来了。他俩还将前几天未送的糕都补上了。董翁急问:“你得了什么病,如此凶险,又这么快好了?"金虾蟆低着头,不出声。珠儿便道: “半月前,他梦游泰山,见到了东岳神君。神君念他改恶从善,让他当勾魂使者。这事,他醒来后也没怎么在意,哪知三四日前,他突然僵卧不动,直到昨夜二更时分才醒来,说是在阴曹地府当差。以后每月都要去一趟,每趟都需三四日呢!"董翁一听,好奇地问起阴间之事,金虾蟆却不敢多说。董翁又问他都勾了些什么人,金虾蟆答道:“地点有远有近,年龄有老有少,为人有善有恶,只要名册上有的,都得一一勾往冥府。"
过了几个月,一次,金虾蟆来送糕的时候心事重重,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。董翁再三问其缘由,金虾蟆眼泪汪汪地说道:“我… 昨日接到阴间箔册,恩公的姓名已列在第三位了!"董翁惊问:“真有此事?"金虾蟆跪下连连磕头,道: “这种事怎敢欺骗恩公?"董翁倒也爽快:“俗话说生有时辰死有日,我已年逾古稀,死已是注定之事,什么时候勾我去?"金虾蟆说:“我要先往滁州的一家旅店勾一旅客,往返约需五天。第六天午时三刻,就是恩公仙逝之时了。"董翁点头道:“好,我知道了。”
金虾蟆去后,董翁一边吩咐家人赶制殓衣,备好棺材;一边广招至亲老友,饮酒话别。席间,董翁倒也豁达,索性穿上殓衣,把酒听曲,坐待瞑目之时。不觉到了第六天,亲朋好友都来给董翁送行,董翁神情坦然地对着棺材,坐在大厅里,儿孙们则围着他号啕痛哭。
将至正午,董翁忍不住派仆人去看金虾蟆在做什么。一会儿,仆人回禀说,金虾蟆正僵卧家中,与以往办冥差时一个样。过了正午,董翁仍然谈笑自若。不知不觉到了黄昏,又从黄昏等到深夜,董翁还是安然无恙。众人都哄堂大笑,一散而去。董翁羞愧至极,心里忍不住嘀咕:这金虾蟆搞什么!
直到第三天早晨,金虾蟆一跛一拐,但笑容可掬地来了。董翁骂道:“你为何言而无信?亏你还好意思笑,戏弄长者,该当何罪?" 金虾蟆伏地磕头道:“虾蟆失约,让恩公难堪,甘愿受罚。不过,虾蟆喜的是,恩公已逃过此劫!
" 董翁惊道:“快说个明白!"
金虾蟆说道:“那天恰逢冥间阎王外出,经过恩公家门口时,见到恩公身着殓衣等死的模样,知道是我向您泄漏了死期。阎王一怒之下,罚了我一百阴棍,问我为何要这么做。我说因感念恩公的再生之德…. 阎王听我讲了恩公这些年来待我之好,又检视了恩公的箔籍,果然所载善行甚多。他便如实禀报东岳神君,为恩公加了阳寿。" 董翁大喜,忙问:“加了多少年?" 金虾蟆只说寿享遐龄,不敢再说出具体的数字。为了证实自己所言不假,他捋起了裤腿一一只见他的两条大腿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,都是棍痕。董翁看了,不由得老泪纵横,心疼不已。
过了几年,金虾蟆一病而逝,董翁则一直活到一百二十三岁,看着他的两个玄孙都考进县学,成了生员。
那日,董翁高坐后堂,正接受亲友们的祝贺时,忽然向门外凝视了一阵,只听他高声说道:“哟,虾蟆来了!"说完,老人家便一笑而逝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. 拒绝慰问
庞栋
这天,老刘进城办事,看到有个小贼偷了一个姑娘的钱包。老刘追上去擒住那小贼,不料小贼身藏甩棍,抽出来就甩在了老刘的手腕上。老刘没有退缩,一番搏斗后,最终将小贼给制服了。
有人拍下了老刘的英勇举动,把视频发到了网上。视频被迅速传播,老刘成了网络红人。
这天,老刘正在家养伤,村主任跑来说:“老刘,大喜事呀,你的英勇事迹被县里看到了,今天有两位领导要来慰问你啊!"
不多时,第一位领导来了,他亲切地握着老刘的手,对他的见义勇为称赞不已。老刘还是头一次得到领导慰问,他激动得热泪盈眶。下午,第二位领导也来了,又对老刘进行了一番热情的慰问。
第二天,村主任说有一个大老板也要来慰问。
老刘有些犹豫,说:“可以拒绝慰问吗?"
村主任批评道:“老刘,你这是啥意思?大老板来看你,也顺便看看我们村的情况,万一看中了啥,给咱投资一笔,全村人都会感谢你的。" 老刘只能无奈地又答应了。
熬过大老板的慰问,老刘正打算歇会儿,村主任说,下午还有人来慰问,让老刘不要像上午那样吊着脸子。
老刘回绝了:“不管谁来,俺是打死也不让慰问了!"
村主任很恼火:“慰问一下怎么了,你又不吃亏!"
老刘含着泪,撸起袖子说:“每次有人来慰问,总是带着摄像,他们在摄像机前也不管我哪个手腕受伤,握住后就不停摇晃,一个比一个手劲儿大。我是没吃亏,可我这手腕疼啊!“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. 迈克的妙讨
张希
新近选举中,麦克被选为洛克县县长。当然,这和州长的“提携"大有关系。
没高兴多久,烦恼就来了。这两年洛克县经济不景气,财政收人越来越少,迈克一筹莫展。这样下去,下一届选举,迈克肯定没戏。
这天,迈克灵机一动,想到了一个妙计。迈克叫来秘书,让他草拟方案:“告诉全县居民,未来肯定会发生的款项,可以先收。比如'土地使用费',只要继续使用土地,就可提前收取。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款项,可以先收取一部分,之后多退少补。"这样做,可以增加迈克任期内的财政收人。迈克还多次召集政府各部门会议,强调道:“我的方案必须认真执行。各种预收款,我都会带头缴纳,我绝对会和全县居民保持一致的。
方案开始执行,迈克县长非常满意。
一周后,迈克突然收到了县立医院发来的五折心脏手术费结算单。迈克糊涂了,自己根本没做过手术,为什么收到了这个?他叫来院长问个究竟,医院院长满面笑容:“您心脏一直不太好,以后有可能需要做手术。您不是说了吗,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款项,可以先收取一部分,所以我们打了五折。"
迈克想,院方这样解释有道理,就交了钱。
哪知两天后,迈克又收到了火化场的火化费催款单,被火化人一栏清楚地写着:迈克。这下子迈克县长急了,他立刻叫来火化场负责人,劈头就骂。火化场负责人不以为意:“县长,每个人都是会死的,您也不例外。火化费未来肯定发生,您还是按规定把钱交了吧!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5. 世上没有打不开的锁
徐树建
黄大开自小在一家专业锁厂工作,退休前已是高级技师,现在开了间小店,既开锁也制锁,尤其是他亲手制作的锁,固若金汤,没有人能打得开。为此他特地在门脸旁贴了一副对联:世上没有打不开的锁,此处就有锁得牢的门。
这天,黄大开正在店里和几位街坊邻居聊天,突然闯进来一个人,怒气冲冲地叫道:“黄师傅,你的锁被人打开了,你赔我损失!"
黄大开脸上挂不住了,说:“你确定是我的锁?确定是打开的,而不是用武力撬开的?"来人怒道: “你当我是三岁小孩说着玩呢?"
黄大开让来人赶紧带他上门查看,那几位老街坊也跟着一起去看热闹,很快就来到那家的门前。黄大开仔细一打量,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,那门开着,锁完好无损,明显是内行高手四两拨千斤,用技巧拨开的,而且千真万确是自家的锁,此刻有警察正忙着取证。
黄大开面如土色:“确实是我的锁,放心好了,是我的责任,我绝不推脱。"
有个邻居看看黄大开,说:“万一不是你的锁呢?"黄大开苦笑一声,只有自个儿清楚:这已不是第一次让人拨开他自制的锁了,最近一连发生了好几起。
回去后,黄大开就撕了对联,关了小店,对老街坊一拱手:“我招牌砸了,没脸再开店了,告辞!"众人要挽留,哪里留得住?
一晃几个月过去了,那个门面也一直关着。这段时间人心惶惶,因为不断有毛贼拨开居民家的门锁人室盗窃。就在这时,那间门面由别人租下重新开业了。
一阵惊天动地的鞭炮响过后,大伙儿闻声赶来,一看装饰一新的新店,都是大吃一惊。店门口的对联换成了:世上真有打不开的锁,此处没有进得来的贼。
原来这是一家卖锁的。店主是个年轻人,一脸憨厚,客客气气。众人问他这对联上写的是什么意思,年轻人低调但不失自信地说: “我家的锁世上就没有人能打得开,包括我。"
黄大开曾经夸下海口,说自制的锁除非他本人,世上就没人打得开;这个年轻人更进一步,说什么自制的锁,即便是他本人也打不开。众人纷纷摇头,黄大开那么大本事都失了手,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,口气未免也太大了,就不怕招贼吗?至少会得罪同行吧?
众人猜对了,不久就有同行找上门来,可是一天天过去了,也没有人能参透机关。
原本大伙儿都忍受着毛贼的无形威慑,正惶惶不可终日,这下好了,门神来了!这么一来,年轻人的生意一下子火了。装了锁的居民欣喜地发现小偷真的进不来了,因为小偷还在开锁作案,但那些装了年轻人的锁的人家,无一被盗。
年轻人显然不满足于现状,他在各个平台上乘胜追击,竟然广撒英雄帖:本人钢锁天下第一,你若打得开,奖你一万;若打不开,也无惩罚。这个帖子无异于火上烧油,一时间街谈巷议,热火朝天。尽管挑战者越来越多,可依旧无人成功。
年轻人得意地笑着,继续加码, 当悬赏增加到五万元时,来了一个怪人。
这人瘦削如柴,走路轻飘飘的,像猫一样无声无息。最关键的是,他一直戴着口罩,架着墨镜, 副深不可测的样子。街坊们见了,忍不住议论纷纷:“这人骨轻肉少、畏寒怕光、阴盛阳衰,这是鬼气啊!”
正议论着,怪人冷冷地说道: “锁呢?拿来让我试一下。"
他的声音像是寒冰,没有一丝热气,连卖锁的年轻人也忍不住一个激灵,当即拿出一把大锁。众人围过来,个个预感到今天有事发生,默不作声地看着。
怪人接过锁,仔仔细细地盯着看,一看就是十分钟,如老僧人定,纹丝不动。
众人乏了,正要打哈欠,怪人行动了,他打开随身带的工具箱, 刚一打开,众人一片骚动。那箱子简直就是个百宝箱,里面什么巧夺天工的工具都有,小巧玲珑、精巧坚硬,全是纯钢打造。
卖锁的年轻人脸色变了变,不用说,他也被这些工具吓着了。怪人从箱子里一下子挑出两件工具,细如发丝,闪着寒光,似钩、似针,一起伸到锁眼里。相比以前那些锁匠,他们每次只伸进一件工具,怪人明显胜人一筹。
此时,怪人把耳朵凑近锁眼,左手稳住锁,右手轻轻拨动。
现场鸦雀无声。过了半晌,怪人抽出工具,锁没有开。一时之间,众人心里什么滋味都有,既希望开,这样就有谈资了;又担心开,因为憨厚的年轻人会失去五万元。
怪人额头有细汗渗出,可他没有放弃,而是摘下了手套,之前他一直戴着副薄如蝉翼的手套,可手套再薄,毕竟手感差了些。等他摘下手套,众人不由吃了一惊:只见这人十指又细又长、白皙细膩。
然后,怪人又取出一件工具,这件工具更加奇怪:精钢打造,前端左右分开,一侧是个小小的钩,另一侧是个尖。然后他再次把耳朵贴近锁眼,众人又是大吃一惊: 件细长的工具一起伸进锁眼,怪人仅需一只手的五根手指,三件工具就似灵蛇一样交叉着探寻、尝试起来….
小半天过去了,怪人再次抽出工具,尽管众人看不到他的表情,但从身体语言可以看出他很沮丧,又一次失败了。
怪人说了声“我输了",正要走,身后有人说道:“学艺不精,丢人现眼。"怪人浑身一颤,站住不动,这时从众街坊身后走出一人,竟是久未露面的黄大开。
黄大开从自己的工具箱内取出工具,不是三件,而是四件!接着,黄大开张开粗大的左手遮住右手,不让人看到他的操作,片刻间,只听“嗒"的一声轻响,锁开了。
众人欢呼声四起,虽看不清怪人表情,但他显然震惊不小,一拱手,粗声粗气地说:“领教了!” 转身要走,黄大开缓缓说道:“你还想走吗?"
怪人一颤:“什么意思?"
黄大开冷冷地说道:“你不懂?你只懂人室盗窃是不是?道德败坏、违法乱纪!"
众人大惊,怪人身形一闪,正想跑,早被两人扑上来牢牢摁住了,那是两名警察。
黄大开冷笑道:“你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了!有一户居民装了我自制的锁,你在拨锁时因为怎么也拨不开,一时情急摘下了手套,结果留下了指纹。你敢说那些指纹不是你的?"
怪人一下子瘫了。很快,他脸上的墨镜、口罩被摘下,露出一张苍白扭曲的脸来,叫道:“师父,你为什么害我?"
黄大开一脸的愤怒,又一脸的可惜,说:“天作孽,犹可违;自作孽,不可活!不是我害你,是你自己害了自己,天堂有路你不走,地狱无门偏进来!"
不久有消息传来:最近发生的一连串人室盗窃案,疑犯正是那个怪人,他竟是黄大开在锁厂时收的大徒第!
原来,大徒弟嫌锁厂收人不高,又仗着一身本领,一时鬼迷心窍开了一户人家的锁,没想到首战就所得颇丰,从此他便坠人深,从人变成鬼。
黄大开见自家的锁频频被人打开,震怒之下关了小店,回家潜心研究,终于成功研制出新锁,并让新徒弟,那个年轻人重新开店布下鱼饵,终于引得大徒弟上钩。
众街坊问道:“黄大开,你就不怕新徒弟再蹈覆辙?"
黄大开一笑:“现在我只研制锁、卖锁,再不教人开锁。开锁、卖锁,本是一对矛盾,我选择能保护千家万户的盾。"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6. 真正的绝招
滕建军
小程是平安锻压厂小件车间的工人。因为车间里经常有人夹带私活,所以厂长在车间门口安装了金属探测仪。这下小程急了,他刚刚帮别人干完一件私活,要是带不出去,不就白干了吗?
这天,小程忽然听说,他们车间的小赵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,现在竟然还能把私活带出厂。小程听了半信半疑,就密切留意着小赵的一举一动。后来,他发现小赵每天上下班都拎着一把很大的不锈钢电水壶,说是装水喝,其实水壶底座经过了改造,放一些精巧的小件绰绰有余。每次金属探测仪报警的时候,保安检查水壶,只发现里面是半壶白开水,于是就放行了。
小程依葫芦画瓢,也改造了这么一个电水壶。这天,他拎着水壶,信心满满地出厂,却被保安队长看出了端倪。只见保安队长拿着水壶端详了一会儿,将水倒掉后又掂了掂分量,接着就拿来螺丝刀卸下了底座,小程直接被抓了个现行。上报后,厂长为了杀鸡儆猴,又是扣工资又是罚款,把小程折腾得不轻。从此,厂长规定不许任何人再带金属水壶进出厂。
这下小程把小赵也得罪了,他借口给小赵赔不是,请对方喝酒,并借着酒意不甘心地问:“你也这么做,怎么一次也没被抓到?"
小赵喷着酒气不满地告诉他 “你只偷学了个表面,没学到真正的绝招,当然要被抓了!"
小程一听赶紧又敬了他几杯,然后虚心地请教:“那真正的绝招到底是什么呢?”
只见小赵大着舌头说:“你得先给….保安队长….意思意思,把人搞定了!“